
【陳瑩縈 南大報導】
歷史悠久,擁有豐富古蹟及歷史建築,境內自然資源也很豐富,有七股潟湖、四草紅樹林濕地,享有臺灣第一古都之美譽;南大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具備歷史、地理、人類學、哲學、文化領域等多元師資,為跨領域研究的最佳條件,因此呼應2010年臺南縣市升格直轄市的重要性進行學術探討,繼去年南大文資系與臺南縣觀光旅遊處聯合舉辦「2010文化與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深獲好評,於上周六再度舉辦臺南人文與環境學術研討會,邀請各方學者參加也吸引各系學生前來共襄盛舉。
討會主要宗旨有三,第一、綜合各領域觀點,來探討大臺南地區文化現象及其與地理環境的關聯性;第二、分析大臺南地區不同時空下的社會變遷;最後,探討大臺南地區特有的文化與環境資源,並思考期間的永續經及發展。論文主題從歷史發展與文化資源,到地理環境與生態區域,也囊括文化現象與社會變遷,涵蓋範圍極廣,以進行跨領域研究及深入探討。
會分四個場次進行,第一場次為區域與人群生活,第二場次為區域與宗教發展,第三場次為區域與民間信仰,第四場次為區域與族群經濟,總計十一篇論文發表。研討會開場則由南大人文與社會學院張清榮院長、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陳俊安局長以及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葉澤山局長擔任開幕貴賓。
單位特別邀請來自崑山科技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南應用科技大學、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臺南市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國立高雄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佛光大學、臺中教育大學、暨南國際大學、成功大學、台灣歷史博物館、臺南大學教育學系,以及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研究所等學術單位的教授、學者發表論文、進行評論,藉以增進彼此間的學術交流。
最後主辦單位文資系希望藉由舉辦研討會的活動,能夠使各領域學者更重視臺南地區的研究,並且分享彼此研究成果,激發與會人士的鄉土情懷,主動關懷並重視臺南的文化與自然資源,也藉機此向全國各界推廣臺南地區的特色所在。也希望透過研討會,啟發學生們綜合性思考,產生更多歷史、文化、地理的整合人才,讓臺南的歷史與文化能夠在國際上發揚光大。

討會主要宗旨有三,第一、綜合各領域觀點,來探討大臺南地區文化現象及其與地理環境的關聯性;第二、分析大臺南地區不同時空下的社會變遷;最後,探討大臺南地區特有的文化與環境資源,並思考期間的永續經及發展。論文主題從歷史發展與文化資源,到地理環境與生態區域,也囊括文化現象與社會變遷,涵蓋範圍極廣,以進行跨領域研究及深入探討。

會分四個場次進行,第一場次為區域與人群生活,第二場次為區域與宗教發展,第三場次為區域與民間信仰,第四場次為區域與族群經濟,總計十一篇論文發表。研討會開場則由南大人文與社會學院張清榮院長、臺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陳俊安局長以及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葉澤山局長擔任開幕貴賓。

單位特別邀請來自崑山科技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南應用科技大學、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臺南市大觀音亭祀典興濟宮、國立高雄大學、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佛光大學、臺中教育大學、暨南國際大學、成功大學、台灣歷史博物館、臺南大學教育學系,以及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臺灣文化研究所等學術單位的教授、學者發表論文、進行評論,藉以增進彼此間的學術交流。

最後主辦單位文資系希望藉由舉辦研討會的活動,能夠使各領域學者更重視臺南地區的研究,並且分享彼此研究成果,激發與會人士的鄉土情懷,主動關懷並重視臺南的文化與自然資源,也藉機此向全國各界推廣臺南地區的特色所在。也希望透過研討會,啟發學生們綜合性思考,產生更多歷史、文化、地理的整合人才,讓臺南的歷史與文化能夠在國際上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