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婉寧 南大報導】
臺南大學最近舉辦阿勃勒節的系列表演,在盛開的黃金雨—阿勃勒的黃花下,每週都有不同的社團為初夏的午後增添一分朝氣,也讓南大的社團有一個展演的空間,盡情揮灑青春的汗水。
南大國樂社邀請了台南女中的同學一起參與表演,一開場就由琵琶所演奏的《春秋》,其氣勢之萬千,讓人不敢相信這是由一位高中生所奏;接著是柳葉琴所彈奏的《草原抒懷》,發音剛勁響亮,旋律自輪指間流洩,彷彿來到草原上看到馬匹恣意的奔逐。輪到大提琴的演出,《海頓C大調協奏曲》的陽光與《艾爾加E小調協奏曲》的淒美形成對比,前者有如炙熱的太陽照耀著大地;而後者則似夜裡的浪潮,不斷拍打著沿岸,激起如雪的浪花。
在南女國樂社的表演之後,突然雨勢漸增,但南大國樂社的同學仍然熱情不減,堅持要把曲目完整的呈現給觀 眾。隨後為南大國樂社的演出,首先由《桃花香》做為開場,悠悠的琴音帶出桃花的香氣,台下的觀眾有如喝了桃花酒一般,沉醉在旋律中。《阿里山的日出》則是學長姐們最喜歡的一首曲子,正逢陰雨綿綿的時刻,選擇這首是希望能讓天空撥雲見日、綻放光明。隨著一首接著一首的樂曲,音符環繞在每個人身邊,優美地旋轉、跳躍。國樂社安排的安可曲是《匈牙利舞曲》,異國風情的曲風加上國樂器的獨特琴音,組成了中西合併的聽覺饗宴,充分表現出南大多元文化的精神。
課外指導組張組長提到,國樂社不僅發揚國粹,也讓民眾們感受到學生們風雨無阻的決心,表示社團這難能可貴的精神,將不斷傳承下去,也期許同學們風雨生信心。另外,此場表演有不少校外的貴賓,非常感謝他們冒著風雨,但仍聆聽到最後。負責指導音樂與藝能性社團的潘老師對國樂社時時付出關心,並給予實質與心靈上的鼓勵,期望在社員們的用心準備之下,大家都能享受美好的午後時光。音樂的陶冶是不分季節的,既使飄著雨,仍然不能阻止同學們想與大眾分享感動的心情。
南大國樂社成立於民國42年,平時除了參加校內外的演出,近年來更是為學校奪得全國音樂比賽的獎項,優異成績令全體南大師生為之讚賞。台南大學2011阿勃勒節系列活動,從5月28日開幕式到6月11日,在阿勃勒樹下都有精彩的演出,歡迎社區民眾及師生們熱情參與南大的阿勃勒節,一同享受樂音的薰陶。


南大國樂社邀請了台南女中的同學一起參與表演,一開場就由琵琶所演奏的《春秋》,其氣勢之萬千,讓人不敢相信這是由一位高中生所奏;接著是柳葉琴所彈奏的《草原抒懷》,發音剛勁響亮,旋律自輪指間流洩,彷彿來到草原上看到馬匹恣意的奔逐。輪到大提琴的演出,《海頓C大調協奏曲》的陽光與《艾爾加E小調協奏曲》的淒美形成對比,前者有如炙熱的太陽照耀著大地;而後者則似夜裡的浪潮,不斷拍打著沿岸,激起如雪的浪花。

在南女國樂社的表演之後,突然雨勢漸增,但南大國樂社的同學仍然熱情不減,堅持要把曲目完整的呈現給觀 眾。隨後為南大國樂社的演出,首先由《桃花香》做為開場,悠悠的琴音帶出桃花的香氣,台下的觀眾有如喝了桃花酒一般,沉醉在旋律中。《阿里山的日出》則是學長姐們最喜歡的一首曲子,正逢陰雨綿綿的時刻,選擇這首是希望能讓天空撥雲見日、綻放光明。隨著一首接著一首的樂曲,音符環繞在每個人身邊,優美地旋轉、跳躍。國樂社安排的安可曲是《匈牙利舞曲》,異國風情的曲風加上國樂器的獨特琴音,組成了中西合併的聽覺饗宴,充分表現出南大多元文化的精神。

課外指導組張組長提到,國樂社不僅發揚國粹,也讓民眾們感受到學生們風雨無阻的決心,表示社團這難能可貴的精神,將不斷傳承下去,也期許同學們風雨生信心。另外,此場表演有不少校外的貴賓,非常感謝他們冒著風雨,但仍聆聽到最後。負責指導音樂與藝能性社團的潘老師對國樂社時時付出關心,並給予實質與心靈上的鼓勵,期望在社員們的用心準備之下,大家都能享受美好的午後時光。音樂的陶冶是不分季節的,既使飄著雨,仍然不能阻止同學們想與大眾分享感動的心情。

南大國樂社成立於民國42年,平時除了參加校內外的演出,近年來更是為學校奪得全國音樂比賽的獎項,優異成績令全體南大師生為之讚賞。台南大學2011阿勃勒節系列活動,從5月28日開幕式到6月11日,在阿勃勒樹下都有精彩的演出,歡迎社區民眾及師生們熱情參與南大的阿勃勒節,一同享受樂音的薰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