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語文學系 南大報導】
本校國語文學系於12月9日在文薈樓演講廳舉辦千禧書法學術講座,邀請盧慧紋教授以「一件偽造東晉墓誌與宋代書法拓本收藏的一些問題」為題,與師生分享其觀點以及對於書法拓本收藏的探究。
盧慧紋教授為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橫跨中國書法史、繪畫史、法帖、出版與書籍史,且為首位策畫臺港藏家收藏的書法展「水月鏡像」之策展人。
接著,盧老師羅列南宋至清代學者、書法家們質疑及支持所主張之觀點,並將《保母志》與《蘭亭序》進行關係的探討,歸納出南宋法書拓本的收藏重要特色。最後,盧老師將《保母志》層層剖析,讓現場師生瞭解其時代背景及演變歷程。
盧老師不僅是將自身對於書法藝術及拓本真偽識別的觀點與師生分享,更帶領師生走進藝術史的世界,進行一場深度的探究及思辨,期盼藉此提升學生書法專業知識及書藝賞析能力。
盧慧紋教授為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考古學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研究領域橫跨中國書法史、繪畫史、法帖、出版與書籍史,且為首位策畫臺港藏家收藏的書法展「水月鏡像」之策展人。
盧老師從五種不同的角度對《保母志》之真偽進行分析,從發現這塊磚志開始探討,樵夫在山中發現的磚志與一同出土的小硯,而小硯的背面刻有「永和」及「晉獻之」,因此,當時大多數人認為此磚志為王獻之所書。盧老師透過找到此磚志的敘述,搭配圖片的展示,將磚志的圖片放大、拆解,從細節開始分析,現場同學們眼界大開。
接著,盧老師羅列南宋至清代學者、書法家們質疑及支持所主張之觀點,並將《保母志》與《蘭亭序》進行關係的探討,歸納出南宋法書拓本的收藏重要特色。最後,盧老師將《保母志》層層剖析,讓現場師生瞭解其時代背景及演變歷程。
盧老師不僅是將自身對於書法藝術及拓本真偽識別的觀點與師生分享,更帶領師生走進藝術史的世界,進行一場深度的探究及思辨,期盼藉此提升學生書法專業知識及書藝賞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