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識教育中心 南大報導】
本校通識博雅教育講座於12月28日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須文蔚教授進行線上演講,以「書寫生命故事讓偏鄉看見機會」為題,分享用文學寫作方式報導在臺灣為地方貢獻付出、造就最美風景的人物故事。
須文蔚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博士,以數位文學與創作見長,曾任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暨系主任、《創世紀詩刊》主編以及中華傳播學會理事等,並建構臺灣第一個文學資料庫《詩路:台灣現代詩網路聯盟》,備受文化界肯定。2019年,須教授將其以數位科技打造偏鄉的經驗,出版《看見機會:我在偏鄉15年》一書。
須文蔚教授分享《報導文學讀本》中劉一峰神父的故事,講述劉神父自法國來臺,投身花東偏鄉,長期耕耘身心障礙與啟智者的照顧,籌建身心障礙者照護家園,散播人間大愛,並參與《阿美族―法語辭典》、《阿美族―美語辭典》、《布農族―法語辭典》工具書之編撰,成為「臺灣史懷哲」的過程。須教授點出,只要本於真實,報導文學與生命故事也可以寫得像小說一樣精彩,而且文字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有力量。
須教授除記錄他人的生命故事,也親自帶領大學生至偏鄉服務。他分享先前至花蓮水璉國小舉辦寫作營隊的經驗,透過寫作訓練、數位攝影學習及電腦打字課程,發現每一位偏鄉的孩童都能夠展現出學習的天賦,讓其深受感動,更加堅定了服務偏鄉的意志。須教授以「數位機會中心(DOC)」為例,指出DOC使偏鄉的長輩、孩童都能夠有機會學習使用數位科技,不但縮短親子距離,還能夠走向資訊社會。
須文蔚教授期望透過演講,喚起年輕學子對社會的關懷,以及對臺灣各偏鄉地區發展的了解與關注,回顧過去的同時展望未來,讓所有人一起改變臺灣!
須文蔚教授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博士,以數位文學與創作見長,曾任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特聘教授暨系主任、《創世紀詩刊》主編以及中華傳播學會理事等,並建構臺灣第一個文學資料庫《詩路:台灣現代詩網路聯盟》,備受文化界肯定。2019年,須教授將其以數位科技打造偏鄉的經驗,出版《看見機會:我在偏鄉15年》一書。
須文蔚教授分享《報導文學讀本》中劉一峰神父的故事,講述劉神父自法國來臺,投身花東偏鄉,長期耕耘身心障礙與啟智者的照顧,籌建身心障礙者照護家園,散播人間大愛,並參與《阿美族―法語辭典》、《阿美族―美語辭典》、《布農族―法語辭典》工具書之編撰,成為「臺灣史懷哲」的過程。須教授點出,只要本於真實,報導文學與生命故事也可以寫得像小說一樣精彩,而且文字遠比我們想像的更有力量。
須教授除記錄他人的生命故事,也親自帶領大學生至偏鄉服務。他分享先前至花蓮水璉國小舉辦寫作營隊的經驗,透過寫作訓練、數位攝影學習及電腦打字課程,發現每一位偏鄉的孩童都能夠展現出學習的天賦,讓其深受感動,更加堅定了服務偏鄉的意志。須教授以「數位機會中心(DOC)」為例,指出DOC使偏鄉的長輩、孩童都能夠有機會學習使用數位科技,不但縮短親子距離,還能夠走向資訊社會。
須文蔚教授期望透過演講,喚起年輕學子對社會的關懷,以及對臺灣各偏鄉地區發展的了解與關注,回顧過去的同時展望未來,讓所有人一起改變臺灣!